近日,由湖北大学2021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陶子阳、陈佳怡、宁佳文、王子傲、牟亦初设计,物理学院副教授程元与该院副教授苏玉荣共同指导的《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不同温度下不透明液体的粘滞系数》斩获国家A类赛事——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(创新)赛事一等奖,即该赛事的最高奖项。
国赛团队合照。通讯员陶子阳 供图
据悉,该项赛事是唯一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的物理类竞赛。今年全国共603所高校、2340支队伍、13000多人次报名参赛,最终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427支队伍进入决赛。
“我们改进的是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实验。”宁佳文在决赛第一天的展演现场向前来参观的评委介绍,团队运用转换法的物理思想,将小球运动速率的测量转换为砝码端运动距离的测量,且小球运动状态的测量设备由光电门改进为激光测距仪。实验误差由8%降至不到3%,减少了测量设备在温度和液体种类方面的限制,降低了实验成本,解决了小球的回收问题。
决赛第二天,陶子阳和宁佳文作为答辩选手向评委进行了实验原理、实验装置、实验操作和改进创新等方面的介绍,成功斩获本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(创新)赛事一等奖。
备赛期间,在学院的支持下,团队在物理学院获得了“专属实验室”。下课后就直接到实验室开始准备,比赛前两周,他们每天的实验时间超过10小时。除了半个月的文献查询和反复的实验,为减少处理实验数据的时间,陶子阳用两周的时间学习编程知识,和其哥哥合作设计出数据处理网页。该网页不仅能在做完实验后“秒”出实验结果,还能直观反映运动图像,全程记录小球在圆筒中的运动。
省赛展演现场。通讯员陶子阳 供图
“明确实验原理、采集数据后,我们被实验结果困扰了十多天。”在团队中负责数据计算的宁佳文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,仍觉得煎熬。“我们甚至想过换个课题,但时间紧张,只能硬着头皮接着算。”他说。5月初的一天,团队受到程元“试试不用电脑计算,动手算算看”的启发,测完实验数据后,在纸上计算出了较准确的实验结果,实验终于进展到最后一步。
“这群孩子在近八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上百次实验,被我拉着磨来磨去,强度挺大,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,也创造了我们学院的最好成绩。”程元说,如果寻到机会,该团队的创新将会通过更新设备等被运用到物理学院的实验室内,再次作用于实验课程本身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后续物理学院也将会在人才培养计划、课程设置方面添加立博体育的课外实验拓展,引导学生们积极探索,以求在各方面取得成绩的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