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江日报】带着“非遗”进教室,湖北大学英语课上畅谈中国文化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3日讯“希望下学期还能再来您的课堂学英语。”11月21日,在湖北大学大学英语3《英语畅谈中国》课堂上,学生向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吴红道别,不舍地结束了本学期最后一节英语课。雕漆手镯、脱胎掐丝珐琅……从2017年开始,几乎每堂英语课,吴红都会带着非遗作品走进教室。
上周,吴红将自己珍藏的四件景泰蓝花瓶带来教室展示。“我也想摸一摸!”“哇,真的很漂亮。”“我能拍照记录一下吗?”……不少学生纷纷发出感慨,直呼不想结束这堂课。
“景泰蓝作为非遗之一,从制胎、掐丝、点蓝、烧蓝、磨光,再到镀金,共6道大工序,108道小工序……”吴红介绍。而就在11月7日,吴红将自己收藏了30年的木胎雕漆手镯带进课堂与学生分享,许多学生都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。
《英语畅谈中国》是湖北大学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之一,课程包括智慧孔子、中式婚仪、形之建筑、意之建筑、中国服饰等14个单元。课题组原负责人、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志茹教授介绍说,近年来,该课程非常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。如在“中式婚仪”的课堂上,就有寓意“早生贵子”的红枣花生等食物的身影。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欢,在讲到“中国服饰”时,不仅能看到教师身着唐装,还有学生将自己的宋代服饰带进课堂。
2012年,吴红等深感其他学者提出的外语教学存在“中国文化失语症”,即英语教学往往聚焦外国文化,而几乎没有中国文化。于是,在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几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《英语畅谈中国》这门公选课开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。
“2017年我们结合慕课教学模式,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教材《英语畅谈中国文化》,让中国文化走进课堂,走进书本,走向世界。”吴红介绍,该书用英语展示了中国文化核心内容,探寻中华智慧的精神财富,如老子的“道”、袁枚的美食观、故宫建筑形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智慧等,帮助学生充实文化储备,领悟文化精髓。毕业多年的学生还给吴红发消息说,“在逛故宫时,我甚至能用书上的知识进行现场讲解。”
吴红认为,把非遗作品穿在身上,带进课堂,更能直观地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,该课程的意义也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里。2022级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秦灏阳说:“吴老师这种教学方式,让我感觉课程‘活’起来了,也激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。”每次上课,吴红还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提问,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向学生讲述中国文化故事。
当前课题组负责人、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王婷老师表示,下一步,团队将在继续讲活课堂内容,丰富教材建设等基础上,通过数字赋能、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,对线上教学视频也做出相应的更新,并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。